今天下午3:30約好與余副校長見面,討論廣電系碩士班分組事宜,

希望校方能同意讓廣電所增設MA組10名,

並且從101學年起就開始招生。

余副校長原則上贊同這樣的規劃,但在總量管制的規定下,

學校究竟能釋放多少招生名額給廣電所,

必需通盤考量其它系所的狀況後才能明朗化。

 

廣電所這項增設MA組的計畫並非始於今日

而是已經討論過好幾年了,

但每次總是無疾而終,老在原地踏步毫無進展。

為了這事,我曾私底下請教了幾位前輩的意見,

但每次得到的答案並不相同。

有人認為這事不用急,慢慢來,反正都已經拖這麼久了,

不必急於一時,建議我從長計議。

但也有人認為應該加緊腳步,藉此調整現有研究所若干缺失,

並補強現有學制的不足,建議我積極爭取。

現在光就何時推動這個計畫都有不同意見,

想必未來對於兩組定位與課程規劃的看法就更難有共識了

也難怪這件事會拖延這麼多年。

 

廣電所增設MA組別一事,我一直都表支持。

只是這段時間經過調閱資料,了解更多研究所的現況之後,

讓我對於何時該完成這項計畫,產生了更強烈的急迫感。

所以在三月間系上召開完系務會議之後,

我立即向美瑛主任與陳院長報告我想盡速爭取本案通過的決心,

並著手準備說帖,打算用更具體的數據及規劃來說服校方同意。

我為何要急於在101學年就開始招生?

是什麼因素讓我如此著急呢?

在我今天向余副校長報告的計劃說明書當中,

我提到了幾個重要的關鍵。

 

首先,廣電所(MFA)近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遭遇瓶頸,

自創所以來,不僅每年報考人數一路下滑,

今年更創下歷年來的新低紀錄(見表一),

這些數據似乎已在向我們傳達某種警訊,

告訴我們本所昔日的優勢與吸引力正逐漸在流失當中,

如果不能趁這個機會重新體檢自己,

找出問題的癥結點,未來問題恐怕會更嚴重。

 

 

表一、廣電所歷年報考人數變化表(94-100學年度)

  圖片1.png      

 

:紅色曲線(上排)數字為考試入學考生數,藍色曲線(下排)為甄試入學考生數。 

        表下端1-7數字,由左至右分別代表94-100學年度。

 

 

其次本所MFA現有的藝術創作課程雖然特色鮮明,

但受制於各種畢業條件的要求(如畢業學分60最低修業年限三年)

或受學生個人因素影響,學生畢業時程普遍偏長,

一部分學生甚至未能在修業年限內完成學業。

例如,所上目前處於休退學狀態的學生共有21位,

占全所歷屆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強(見表二)

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自我反省一下

為什麼廣電所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學生處在休退學狀態?

是我們的課程不具有留住學生的吸引力?

還是我們的訓練要求標準過於嚴苛?

此種現象若持續未能獲得明顯改善,

除了可能衝擊到將來大學生報考本所的意願外,

也可能降低本所學生對所上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表二廣電所歷屆學生修退學人數

學年度

畢業

在學

休學

退學

92

9

 

 

1

93

6

 

 

4

94

5

2

 

4

95

4

2

1

3

96

 

4

4

2

97

 

8

2

 

98

 

10

 

 

99

 

11

 

 

合計

24

37

7

14

:歷屆學生人數共82。

 

光看到這兩點警訊

我們就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自我感覺良好下去了,

我們必須要痛定思痛,及早找出自己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然後快速地將問題一一解決。

所幸廣電所的招生並不是沒有拓展的空間,

如果比較國內各傳播相關研究所的招生人數(見表三),

不難發現其中以世新廣電系的大學部規模最大,

但研究所人數的規模卻近乎最小,

未來如果能改善環境及體質,創造足夠誘因,

以吸引更多系上優秀同學留下來就讀研究所,

相信廣電所仍大有可為。

 

 表三、國內廣電相關科系碩士班人數比較(99學年度)

學校

科系

碩士班人數

大學部人數

世新

廣電

38

1073

政大

廣電

73

200

師大

大眾傳播

61

 

輔大

大眾傳播

67

789 (傳院三系)

淡江

大眾傳播

44

283

南華

傳播

41

266

佛光

傳播

39

145

慈濟

傳播

23

171

交大

傳播與科技

74

152

中正

(電訊)傳播

56

195

北藝大

電影創作

58

32

 

新媒體藝術

84

40

台藝大

電影

31

187

 

廣電

33

192

 

 第三在數位媒介匯流的環境下,

廣電產業研究與實務創作的整合已成必然趨勢。

本所擬在原藝術創作組(MFA)之外,增設文學碩士組(MA)

就是希望以實務及研究雙軌並進的方式,

來拓展報考生源的範疇,提高本所競爭優勢。

增設MA課程之後,本所不僅有機會招來熱愛實務創作的學生,

同時也能吸引其他想要從事研究的學生。

創作與研究取向雙軌並存,不僅彼此可以互補加分,

也讓未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更佳,

更是吸引更多考生前來報考與就讀的誘因。

只是這一切的規劃與執行不宜再有拖延

招生環境日益艱困,若不及早調整因應,

本所只會坐視自身優勢不斷流失。

尤其面對101學年即將到來的系所評鑑,

本所也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來做好一切準備。

 

最後,要讓廣電所未來更具競爭力,除了讓MA與MFA雙軌並進外,

我們也必須重新檢視本所的定位與適度調整原有課程規畫,

使之與國內其他廣電及傳播相關研究所的定位明顯區隔,

同時又不失本身特色與吸引力。

當然未來在研擬本所MAMFA的課程規劃時,

必須考量現有所內課程結構(見表四)與師資結構,

才不會出現窒礙難行的狀況

而參考他校相關系所的定位(見表五)

才能確保本所特色具有競爭力。

在兼顧這兩項原則下,我暫時將未來本所MAMFA的課程架構

分成四大核心課群(見表六),其中應用研究組(MA)之專業核心領域

包含「媒體應用與效果研究」及「廣電產業營運」,

而影音創作組(MFA)的專業核心領域

則包含「進階影音創作」及「影音美學與文化」。

具體的課程規劃則留待系上全體教師討論並同意後再來制定。

 

表四、現行廣電所碩士班(MFA)與碩士在職專班(MA)課程計畫

學制

碩士在職專班(MA)

碩士班(MFA)

 

核心課程主軸

影視文化

影音製作

影音美學與文化

影音美學與文化

廣電產業營運

影音產業

修業年限

1-4

1-4

畢業學分

30 (不含論文)

57(不含畢製與報告II)

必修

12

33

選修

18

24

論文或畢業作品

3

3

 

  表五、國內廣電相關研究所課程定位

學校系所

學位

學分數

修業年限

課程主軸

 

 

政大廣電所

 

 

MA

 

 

30

(不含論作)

 

 

1-4

傳播與文化學程

新聞與資訊傳播學程

想像、敘事與互動學程

電訊傳播政策與管理學程

整合傳播學程

 

台藝大廣電所

 

MA

 

36

(含論文)

 

1-4

媒體內容企劃與數位產製

傳播美學素養

傳播產業研究與策略管理

通訊傳播政策解析能力

 

台藝大應媒藝術所

 

MA

36

(含論文)

 

1-4

影音創作與企畫

傳播產業管理與媒體行銷

傳播媒介跨領域整合

傳播美學素養

 

MFA

51

(含畢作)

 

1-4

 

北藝大電影創作所

 

MFA

 

39

(不含畢作)

 

2-4

電影導演專業取向

電影編劇專業取向

電影製片專業取向

 

師大大傳所

 

MA

 

36

(含論文)

 

1-4

訊息產製與文本分析

行銷傳播與媒介效果

媒介管理與媒介經濟

跨國傳播與媒介文化

 

輔大大傳所

 

MA

 

32

(不含論文)

 

2-4

語言與傳播思想

公共傳播與管理

媒介研究與文化意涵

傳播科技與媒體生態

 

淡江大傳所

 

MA

30

(不含論文)

 

2-4

訊息研究

文化行銷

 

交大傳播所

 

MA

 

33

 

最低1

新媒體與傳播管理

傳播與科技

 

中正電訊傳播所

 

MA

 

32

(不含論文)

 

2-4

傳播產業法規

媒體社會文化

傳播科技與實務

 

表六、未來廣播電視電影所碩士班課程主軸與修業規定(暫定)

 

專業組別

 

應用研究組(MA)

 

影音創作組(MFA)

 

 

核心課程主軸

廣電媒體應用與效果

進階影音創作

廣電產業營運

影音美學與文化

招生名額

10

10

修業年限

2-4

2-4

畢業總學分

36(含論文)

51(含畢作或劇本)

共同必修

6

6

組內必修

9

15

選修

15

24

論文或畢業作品

6

6

     

 

謝旭洲 2011/3/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