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好友書平的來信

談及日本震後核災所帶給他人生無常的領悟,

面對政治、經濟與大自然等外在環境的日漸惡化,

讓他不禁大嘆吾心已冷,對任何事早已意興闌珊,

甚至有種強烈不如歸去的感慨。

我都還沒正式開口向他求援,請他未來在課務上鼎力相助,

他便以身體健康為由,提前向我婉拒了。

從信中的筆調,可以明顯看出他對未來的悲觀與無奈,

我能理解他這時候的心情,

少了這位好友的支持,我未來的改革之路會更孤獨了。

但我沒有悲觀的權利。

正因為大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

才更需要每一個人為這個環境付出更多心力。

如果大環境還是美好如昔,

那又何必需要我呢?

過去這一段時間,做了很多過去從來不會想做的功課,

調閱許多的資料,也更知道未來的教育環境真是危機重重。

最直接劇烈的衝擊就是少子化趨勢所帶來生源短缺的問題。

等到105學年,第一波大學生人數銳減的浪潮就會席捲私校,

到了110學年,第二波的衝擊會接踵而來,

短短十年,大學生源會比現在整整短少10萬個人,

屆時,每一年都會聽到有大學倒閉或併整的消息。

面對這場國內教育界空前的大災難,

我究竟是該像以前一樣袖手旁觀,獨善其身呢?

還是該挺身而出,正面迎擊呢?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且也沒有對錯,

只是這次我選擇站在正面迎擊這邊,不再迴避問題。

儘管面前的路極為崎嶇坎坷,

未來的處境與結局也極可能不太樂觀,

但我仍然覺得自己沒有悲觀的權利。

誠如電影<地海戰記>中人物的一段對話一樣,

既然每個人最後都得面對死亡,

那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它

是消極不思作為?還是積極賣力奮戰?

當外在環境正快速惡化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努力善用僅有的時間,

想辦法來扭轉劣勢,

留給後人一個更好的環境與機會。

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在此時挺身而出的原因,

不管未來前途如何惡劣,

我都會選擇樂觀面對,奮力一搏。

人的一生最值得回憶的應該不是最後的結局,

而是那一連串認真奮鬥的過程,不是嗎?

 

謝旭洲 2011/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