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世新創校55週年,學校一連舉辦了多場的活動,

讓全校師生、海內外畢業校友、以及姊妹校外賓代表們有機會齊聚一堂。

首先,10/14(週五)上午是世界大學校長會議,晚上則是畢業校友的晚宴,

10/15(週六)早上有舍我先生銅像揭幕儀式,

接著是55週年校慶大會,馬總統還親臨會場致意,

下午則有傑出校友表揚大會,然後是千人辦桌。

在世新任教十六年,這次的校慶活動讓我格外有感觸,

尤其是在舍我先生銅像揭幕儀式上,

看見舍我先生銅像旁放有一疊花生,

象徵其一代報人不畏強權的風骨,堅持要為公理正義發聲,

為社會弱勢發聲的精神,

連他臥病在床之時,仍不放棄做為記者要說話的權利。

他用這一切來定義自己,也為後代世人留下典範。

 

在傑出校友表揚大會上,聽見民國61年三專公關科畢業的謝雷諾學長,

發心立願要更努力工作,賺更多錢,

希望將所得回饋母校,捐助更多獎助學金來幫助學弟妹。

民國65年五專廣電科畢業的李國修學長,終身投入表演藝術,無怨無悔,

他在致謝詞上並舉其父親所說的一句話來勉勵學弟妹,

「一個人一生當中只要能用心做好一件事情,就算功德圓滿了」。

民國70年三專編採科畢業的黃東烈學長,求學做事態度認真,

敬業負責,一絲不苟,數十年如一日。

這些早期畢業的學長姐們,不但在各行各業有傑出的表現,

其奮鬥不懈的精神更足以作為在校學弟妹們的榜樣。

見證先人與前輩們的努力與成就,我們不禁也要問問自己,

那我們要拿什麼來定義自己?

 

我曾在一本書上讀到,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年少時曾被老師問到,

「你將來要為這個社會留下些什麼?」,

雖然他當時還沒有清楚的答案,但日後卻不斷用這個問題來勉勵自己,

而這也是他日後能夠成功的原因及動力之一,

因為他深切了解,如果一個人到了50歲時還找不到答案,

那他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我也要用哈佛大學柯拉克教授自幼母親常勉勵他的一句話來期勉同學們:

「你要記得所有為你努力工作、犧牲自我、讓你能過現在這種日子的人。

走出家門後,不要忘了自己的責任、家人的名譽、爸媽的期望和夢想。

也不要忘記你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機會就在眼前,

你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棒。」

是的,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有機會讓世界變得更棒。

從今天起,我們就學學彼得杜拉克年輕時的模樣,常常問自己:

我們將來想為這個社會留下些什麼?

我們究竟想拿什麼來定義自己?

 

謝旭洲 2011/10/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