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未來接任行政工作之後,究竟要將整個系帶往哪個方向去?
既然世新廣電系成立以來,一直都是以「人文與社會關懷」作為辦學的核心理念。
那在這個大方向底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落實這樣的理想,
進而突顯出世新廣電系獨一無二的特色。
想了又想,我認為必須從課程規劃、學生作品訓練、
甚至是老師的教學研究等幾個方面來逐步推動才有可能。
其中,又以學生作品訓練這個面向最容易切入,也比較容易執行。
只要系上老師能系統性引導學生,
讓學生的作業或實習作品主題朝人文與社會關懷的方向來思考與執行,
漸漸就能形成一股氣勢。
在「人文與社會關懷」這個大目標之下,
我認為系上可以藉由學生作品的產出訓練,
來培養學生三種未來媒體人極為需要的視野或胸襟:
(1)珍惜文化傳承,(2)重視媒體教育功能,(3)關懷社會與弱勢。
視野一:珍惜文化傳承。
要讓學生了解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系上無論是理論或是實作課程的老師,
可以引導學生作業以記錄各地文化事物作為主軸,
廣泛的介紹台灣各地的名勝古蹟、土產文物、風土民情、宗教廟會活動、
夜市風情、族群部落的節慶、鄉土語言等等。
把現代的文化特色視為寶貴的資產詳實記錄傳承下去。
視野二:重視媒體教育功能。
要讓學生了解如何善用媒體的教育功能,
系上未來除了增加兒少及文教類節目的課程訓練外,
也要引導學生如何去創作更多適合兒童或銀髮族觀看的節目,
學習如何寓教於樂。
舉凡跟學習有關的主題,如語言學習、公民素養、科學知識的推廣、
媒體識讀、健康教育、理財觀念等等都值得納入創作的範圍。
視野三:關懷社會與弱勢。
要讓學生懂得關心社會並關懷弱勢,
系上除了在傳播與文化的課程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外,
可以有系統引導學生在創作時以弱勢族群作為對象,
積極為弱勢發聲。
舉凡外配、罕見疾病兒、被棄養兒童或老人、偏鄉部落、流浪漢、
銀髮族、低收入戶、同志議題都是值得去探討的主題。
謝旭洲 2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