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所自從92學年度成立MFA學制至今,已經過了8個年頭,
回顧過去這八年,雖然曾招收到不少極為優秀的學生,表現非常亮眼,
但也不乏出現一些學習態度不佳,甚至有些傲慢的學生。
學生的素質之所以參差不齊,當然跟前來報考的學生人數及背景有關,
考生人數越少,或過去訓練的背景太差,能選到優秀學生的機會就越低。
其次,這也跟過去所上選擇學生的標準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過去八年,我一直沒有機會參與碩士班的口試,
並不清楚所上往年是採用哪些標準做為篩選研究生的條件。
但如果未來有機會參與,我會除了留意考生的專業能力之外,
還會注意他們的學習態度與敬業精神。
廣電所的學生除了學習態度需要加強之外,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它與系上大學部學生的扣連不夠密切,
同時與系上老師的互動也不夠頻繁。廣電系專任教師人數超過二十位,
各自的學術及實務專長橫跨廣播、電視及電影三個領域,
但過去研究生的學習觸角僅侷限在極少數幾個老師身上,
而且絕大多數學生都將自己的專業定位在電影單一領域上面,
未能均衡地反映出廣播電視電影所應該涵蓋的範疇。
因此,未來如何拓展研究生的視野與學習觸角是當務之急,
讓他們意識到進廣電所除了學習電影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
廣電所的研究生在學習及生活上,應該要在系上扮演火車頭的角色,
無論是執行研究或是實務創作,都要對大學部學生產生帶頭示範作用。
未來如果能夠落實系所合一的理想,
讓研究生參與更多大學部的課程訓練或實習平台的規劃與執行,
相信不僅能讓研究生在校的學習更有成就感,
也能讓更多大學部學生及早接觸到研究所的點點滴滴,彼此相輔相成。
或許因為有他們的參與,未來由學生自主管理實習平台的夢想會早日實現。
一開始系上或許可以規劃讓每位研究生都能獲得獎助學金的補助,
但必須要求他們參與實習平台的規畫與運作,
對於部分不具傳播訓練背景的學生,也該要求他們補修大學部分課程,
而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擔任大學部實務課程老師的教學助理,
跟著大學部一起上課,在旁見習。
只要系上願意創造更多機會讓研究生來參與系上事務,
讓他們發揮領航的作用,相信整個系所的氣勢必然不同凡響。
謝旭洲 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