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好友生病了,得的還是蠻嚴重的病。
在學校,她是位認真負責的老師,
不但做研究認真,教學也超認真,對學生的輔導更是盡心盡力,
我常看見她假日還留在研究室,平日也常熬夜加班,
幾乎是把她所有閒暇的時間都奉獻在學校。
我可以說,她是我一生中所見過最棒最棒的老師之一,
是學校極為難得的一位好老師。
她的生病,帶給我很大的心理衝擊,
從小,我們的父母及師長不是經常告訴我們:「好人有好報」嗎?
如果認真盡責的好老師,最後得到的是這樣的回報,
那誰還會相信「好人有好報」呢?
誰還要盡心盡力認真教學,努力做研究呢?
就像熱心的路人在協助車禍的傷患後反被誣告一樣,
好心沒好報的結果,讓所有人不再敢去熱心救人了。
想到好友的處境,頓時讓我內心覺得沮喪。
我已不知該如何安慰病中的好友,
只能不斷問著自己,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我找出了兩年前買的一本書(2009, 天下文化出版),
是由Stephen Post & Jill Neimark合著的「好人肯定有好報」
(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嘗試想為自己找尋一個合理的解答。
在這本書中, 所謂的好人, 並非指那些捐大錢做大善事的人,
而是每個在日常生活中願意付出, 傳遞愛的人,
這也就是星雲法師口中所說,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人。
付出, 能讓愛傳遞出去,也終能讓愛回到自己身上。
雖然無私付出的人,在付出時並不會想著事後有何回饋,
而是出於真心的奉獻,但久而久之,整個大環境就會因此而更美好,
最終個人也會因此而受惠。好人肯定有好報,
此時觀之,雖非如此,但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付出,不一定是要捐大錢,蓋大廟,
而是有非常多的方式,每個人無時無地都可以做到,
書中列舉十種付出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包括:讚頌(不吝於給人稱讚, 說別人的好)、
傳承(無私將自己所懂的知識技術告訴別人, 幫助他人成長)、
寬恕(願意原諒他人過錯, 給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勇氣(敢為別人仗義執言, 挺身而出)、
幽默(輕鬆化解尷尬, 時時刻刻帶給他人歡笑喜悅)、
尊重(事事想到他人,把他人放在心裡,從他人立場來思考問題)、
慈悲(對生命萬物具有同情憐憫之心)、
忠誠(重信義、忠於職守、忠於家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傾聽(用心聆聽家人朋友的嘮叨抱怨、心聲苦楚、建議)、
創造(以創意來改變現狀, 改善眾人生活)。
我把這十種方法提供給每位系上同學,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付出方式,
無論是對自己家人, 同學朋友, 社區居民, 或是陌生人,
開始不求回報地默默付出,
因為唯有付出, 愛才能歷久彌新, 永不凋零。
就從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開始付出做起吧,
願與大家一起共勉。
謝旭洲 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