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書局看見一本由喬書亞‧沃夫‧申克 (Joshua Wolf Shenk)撰寫的書,
書名叫「2的力量:探索雙人搭檔的無限創造力」(Powers of Two: Finding the
Essence of Innovation in Creative Pairs),感覺內容蠻有意思的,
也跟廣電系的學生所做的事很有關係, 因此想把它介紹給大家。
在書中,作者主張創作的最佳基本單位不是個人,而是雙人組,
無論這組合的實體是兩個人、兩個團體,或是某人和自己腦海裡的聲音。
作者列舉了不同領域中雙人組合的實例,
來印證孤獨並非創作靈感的唯一來源。相反地,
透過兩個體之間的競合關係,相互腦力激盪,往往能激發出無限的創意。
例如音樂界《披頭四》樂團的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
電腦界《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與史蒂夫‧沃茲尼克、
投資界的華倫‧巴菲特與查理‧蒙格、
文學界的《魔戒》及《納尼亞傳奇》系列作者 托爾金及 C.S.路易斯、
繪畫界的文生‧梵谷與西奧‧梵谷、
科學界的瑪麗‧居禮與皮耶‧居禮、
動畫界《南方四賤客》製作人麥特‧史東與特雷‧帕克等。
作者比較了數百對的創作雙人組之後,
發現他們互動的演進過程歷經6個階段,從觸電般結識、創意交匯、角色辯證、
保持最適距離、彼此無止境地競賽,到最後關係中止。
歷史中許多經典的文學、繪畫、藝術及音樂作品都是在這樣的競合關係中誕生。
所以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一個道理:
學傳播,搞創作,千萬別當獨行俠。
奉勸同學們從此刻起,趕緊結交幾個可以相互腦力激盪的好朋友吧!
交朋友的好處不單單只是為了腦力激盪,激發創作靈感,
好朋友還能與你分憂解勞,分享心事,當你的出氣筒,
當一個人面臨人生最失意、最低潮的時刻,
往往也是經由好朋友的陪伴扶持,才得以度過難關。
過去系上有少數學生出現學習上的瓶頸,表現不佳,
最主要的原因並非能力不足,而是人際關係發生嚴重問題。
他們一直獨來獨往,無法融入團體,缺乏歸屬感,
因而在班上老覺得被其他同學孤立,過得很不開心,
進而影響到學習動力,最後甚至放棄學習,非常可惜。
傳播原本就是一門講求團隊合作的專業,
不鼓勵單打獨鬥,也不強調英雄主義,
千萬別自視甚高,瞧不起其他同學。
在團隊中,每個人都是必備的螺絲釘,環環相扣,
在這個環境中,每個人若想把事情做好,
就必須努力學習跟不同特質的人相處共事,化異求同,
也要嘗試去接受並包容不同行事風格的人。
記得在大學要放開心胸,廣結善緣,
盡可能把每一位同學變成你力量的延伸,
這樣才能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
謝旭洲 2015/4/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