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學生進入廣電系就讀都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
因此四年求學期間,學習的重心都集中在實務操作技巧與專業技術上,
反而輕忽了學理訓練與專業倫理態度的重要性,
我一直相信,專業能力與實務技巧固然重要,
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倫理及敬業態度更為關鍵,
過去我曾經在不同時間點寫過幾篇有關於學習態度的文章,
現在把它們集結在一起,希望能幫助同學們釐清某些觀念
謝旭洲 2011/4/17
--------------------------------------------------------------------------------------------------------------
品德教育,比專業知識更重要 (謝旭洲 2007/09/16)
連續幾天下來,許多同學可能會覺得納悶,
為什麼進大學後老師不斷提醒大家要有責任感,
要懂得尊重及包容,還要學習獨立及情緒管理。
這些東西不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嗎?
若只是為了學這些道理,還需要大費周章考進大學嗎?
沒錯,進大學來,還有其他重要的任務要達成,
那就是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
至於該學哪些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我會在後面另闢專文來討論。
我之所以把專業知識與技能擺在後頭,
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對於現代的大學生而言,
品德教育,比專業知識更為重要。
台大校長在今年台大新生訓練的典禮上,
期勉學生未來(1)考試不要作弊,(2)作業不要抄襲,
(3)不要翹課,(4)腳踏車不要亂停。
這些期勉表面上看來雖然都是一些生活瑣事,
但卻都攸關未來社會中堅分子的人品與德性的好壞。
我們的社會是希望大學培養出誠實、守信用、有責任感、有公德心、
有愛心的公民,還是培養出自私、不誠實、無信用、無愛心的公民?
如果是前者,我們就應該體認到健全的品德教育是多麼重要啊。
學識豐富的人,如果品行不正,對於國家社會所造成的傷害只會更大。
時下許多學者參與貪污或官商勾結的案件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詐騙集團雖然聰明絕頂,
可是腦子裡卻成天只想著如何去騙取其他人的財物。
如果問我對學生的期許為何,我會說:
與其看到我的學生個個將來成為智者、富人、強人、能人,
我更希望他們都能安分守己地做個好人。
大學裡只有培育出更多好人,整個社會才能變得更好。
希望我的學生們都能有顆誠實善良的心,懂得仁民愛物,
將來把聰明才智用來造福更多人群及眾生。
-----------------------------------------------------------------------------------------------------------------
態度才是關鍵 (謝旭洲 2007/09/20)
這幾天陸續接到幾位研究所學長姊的來信,
信中所表達的盡是對目前學弟妹學習態度日漸惡化的憂心,
希望老師們能更嚴格把關,
不要讓打混的學生在學校把整個系所的學習風氣給帶壞了。
對於這樣的憂心,我個人深有同感。
究竟現在打混的學生(包括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習態度有多差呢?
根據我的觀察,最嚴重的幾種現象包括:
翹課、遲到、上課睡覺、上課愛講話、看課外書等。除此之外,
部分學生還有作業遲交或缺交、作業抄襲或請人代筆及考試作弊等現象。
以翹課為例,除了期中或期末考之外,
平常上課很難看到整班全員到齊的。
尤其在早上8點的課,每次都能準時出席的只有班上一小部份人,
遲到的人輕則遲到半小時或一小時,
嚴重的則是在下課前趕來補點名。
更誇張的是有人整個學期只出現不到幾次。
趕來上課的人有些會在課堂上睡覺,
更多則是吱吱喳喳在講話。有些人雖然安安靜靜,
可是卻是在看課外書或寫些與課堂不相干的東西。
對於這些不好的現象,我也一再跟同學們敦促,請大家改進,
但效果十分有限,部分學生很快就又故態復萌。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會這樣呢?最大的關鍵在態度。
如果你是熱愛學習活動的,就不會對來學校上課興趣缺缺,
也不會嫌課排的太早、嫌理論課太枯燥、嫌某門課不實用、嫌某個老師上的不好。
只要你學習的態度是謙虛的,
你一定能發現,任何課程或任何老師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能夠進大學來專心讀書是件很幸福的事,
這種機會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
連期末考都遲到 (謝旭洲 2010/6/25)
這個禮拜是期末考週。往年,只要聽到考試的鐘聲響起,
全部考生都會安靜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我發試卷了。
即使有零星的考生遲到,
他們進場時的表情也會是一臉慌張,誠惶誠恐的模樣。
這幾年,學生應考的狀況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開始有許多人未能準時應考,如同平常上課時習慣遲到一般,
趕到考場了,卻連自己的考場座位在哪裡還一無所悉。
於是只見一堆學生擠在e化講桌前急忙查座位表,
整個教室熱鬧的像菜市場,沒有以往考試時的肅穆氣氛。
我內心在想,是什麼原因讓現在的學生變成這樣?
為什麼他們連在期末考這等重要的“大事”上也會遲到?
是他們的責任感與自律精神退化了?
還是他們覺得遲到並不是一件嚴重的問題?
還是他們不在乎期末考試的表現?
還是他們對許多事情都不在乎了?
前一段時間學校提出「大一扎根」的嚴管計畫,
希望能讓新進的大一生培養出更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品格。
可是我從校園刊物的報導中看到有一小部分準新鮮人對此並不領情。
他們的論點是:「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
不需要把他們當成是高中生一樣來對待,
否則大學與高中有何不同?」
我很喜歡這樣的論點,
因為過去十多年來,我就是一直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我的學生,
我一直都把他們當成大人來看待,
相信他們會盡責敬業的扮演好一個學生的角色,
我也一直說服自己要相信他們可以做到上課不翹課不遲到,
課堂能專心聽講,作業不遲交,考試不作弊。
但是實際的情況總一再讓我有一點點失望。
以最近的一次考試為例,在一個六十餘人的班級中,
竟然有16位考生在考試鐘起時還沒到場。
更遑論平常上課遲到的情形了,
不管上的是哪一個科目,也不管上課時間排在幾點,
我估算每次準時到課的人數也總不超過三分之一。
對於平常作業的收取,我則師法討債公司的做法來一一催收,
否則屆時總會有學生仍一臉茫然,
好像從來不知道有作業這件事的樣子。
這些只是現在大學生尚未「轉大人」的幾個例子而已,
我自己還曾經數度有被學生放過鴿子的經驗,
明明約好要來我的教研室討論事情,
或排定時間地點要請他們吃飯,
等時間到了,卻苦等不到人影,
事後問起,卻只換來一句「對不起,我忘了」或
「我臨時有其他急事,來不及通知你」。
曾有朋友問過我,是不是現在的老師都要當的如此沒尊嚴?
我不確定這樣做是不是就叫沒尊嚴,
但我確定的是,這是許多在私校大學任教的老師們所共同面對的困境。
越處在末段班的私校,所面對的處境越是艱困。
當我們的教育當局持續用五年五百億的預算
去成就某些國立大學想進入世界百大的美夢時,
卻無視於更多財務艱困的私校老師們是如何辛苦賣力地
為這個社會拉拔弱勢家庭的小孩。
想來真是格外諷刺。
同樣的五年五百億預算,
用來拔尖好?還是用來扶弱好?
只須看究竟何者對整個社會的實質效益較大。
除了少數關在象牙塔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之外,
你說,有多少老百姓會在乎我們是不是世界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