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電影三甲的佾庭來找我談未來生涯規劃的問題,
她跟許多同年紀的學生一樣,即將面臨要不要繼續升學的抉擇。
對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大學生而言,究竟要不要讀研究所?
或究竟要讀哪一類的研究所?心中通常是還沒有清楚的方向,
很多人恐怕也從來沒去想過這個問題。
而我都會在每個教過的大三班級中要求學生去想這個問題,
希望他們能在大三升大四的暑期中思考未來畢業後的走向,
究竟自己決定要走升學的路,還是走就業的路?
提早將方向設定好,就可以利用大四最後一年的時間做好一切準備。
無論選擇就業的人,或選擇升學的人,因此都可以無縫接軌。
只是在做出抉擇之前,學生常遭遇到的困擾是:
他們並不清楚為何要讀研究所?又讀研究所有何好處?
如果學生本身並不排斥唸書,家中也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我通常會鼓勵學生繼續升學(包括出國唸書或在國內考研究所),
只是面對現今高學歷、高失業率的職場環境,
我的好友常感到納悶為何我還要不斷鼓勵學生繼續升學?
如果讀研究所只是為了取得一個更高學位,或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那讀完研究所之後,恐怕只會讓更多人感到失望。
唸不唸研究所,最大的差別不在學歷的高低,也不在日後工作的好壞,
而是在一個人的視野、觀點、思考及判斷能力。
受過研究所訓練的學生,通常會有較宏觀遠見的視野,
面對任何問題時,會進行全方位的思考,
其思考會較富邏輯理性,其判斷也會比較謹慎周延。
當然這並不表示每個讀過研究所的學生就一定是如此,
而是研究生因為經常被要求大量閱讀抽象艱澀的文章,
養成必須經常思考與申辯的習慣,久而久之,
其獨立思考及客觀超然判斷的能力自然大幅增長。
當這些能力進步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更強。
會思考,會動腦去想,是眾多研究生應有的特質,
而這也是我為何不斷鼓勵學生繼續讀研究所的原因,
希望他們將來都能成為一個懂得獨立思考判斷的人。
謝旭洲 20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