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週三)傍晚在家中接到系秘書的電話,
告知美瑛主任因故無法參加今天的教務會議,問我能否代為出席?
我因為該會議時段恰好沒課,所以就準時前往參加會議。
這次會議最主要的一個議題是法律系提案將修業年限修改為五年,
其次就是未來學校將要推動的提升學生英文能力的工程。
在座的各系所主管都同意目前世新學生的英文程度普遍不佳,
尤其在上完大一英文之後,多數同學就沒機會再接觸英文了,
年級越高,英文程度更是每況愈下。
可是當被問到需不需要在研究所課程當中增加英文課程的訓練,
卻沒有人表示贊同或附和這樣的構想。
主要的考量是擔心英文課程會排擠到現有專業課程的學分數,
而且若只增加一門英文課,對提升學生英文程度的成效恐怕不彰,
更何況許多專業課程已經要求學生閱讀英文原文書籍或期刊報告。
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讓學生的英文能力有所提升呢?
有老師提議,在院的層級為各所研究生開設可以共同選修的英文課,
但其可行性有多高,成效又能有多少,目前並不清楚。
對於研究生的英文程度,我倒比較不擔心,
因為各所在入學考試時若有加考英文一科作為錄取門檻的標準,
進來就讀的研究生英文程度理應不會太差。
值得注意的其實應該是大學部學生的英文程度,
大部分學生剛進大學就讀時的英文能力還不錯,許多還通過英檢中級,
可是越到高年級,英文卻一路下滑,到了畢業時英文差不多都忘個精光。
像廣電系學生升上大二以後,能接觸到英文的機會就只有媒體英文課,
而現在這門課也只排在大二上學期一個學期,之後就沒其他機會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延長媒體英文課的時數,
由目前的一個學期,改為兩個學期,甚至是兩個學年。
而這兩學期或兩學年的媒體英文課必須設立明確的訓練目標,
例如,第一個學期的課程規劃主要在訓練同學英文聽跟講的能力,
讓同學有辦法看得懂,也聽得懂國外媒體上的內容,
同時也有能力用英文向國際友人介紹華語影視作品或我國傳統文化。
第二個學期的課程規劃則主要在訓練同學英文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除了讓同學能用一口標準的英文來朗誦英文文章外,
還能正確書寫英文書信及英文作業報告,
並具備基礎的中翻英或英翻中的翻譯能力。
既然課名為媒體英文,上課用的教材就應廣納不同媒體上的素材,
包括新聞、電影、廣告、電視影集、網路、廣播及歌曲等等。
而教材內容除了讓學生學習英文之外,也應兼具媒體教育的功能,
包含不同媒體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各項影展與媒體工作職掌介紹、
影視類型、媒體識讀、觀眾心理與媒介效果等。
具體的一學年課程規劃可以暫定如下列教學大綱的進度安排:
Weeks |
1st Semester |
2nd Semester |
1 |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is course; Introducing yourself |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is course; Introducing yourself |
2 |
Introduction to LC skills |
Learning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
3 |
Knowing how media systems work;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 |
Media forms and representations; Writing practice (I) |
4 |
Media Channel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I) |
Virtual reality and the truth; Writing practice (II) |
5 |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job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II) |
News and media frames; Writing practice (III) |
6 |
Media festivals and activitie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V) |
Knowing media audiences; Writing practice (IV) |
7 |
News media;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V) |
How audiences interpret messages; Writing practice (V) |
8 |
Film genre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VI) |
How audiences respond to media;Writing practice (VI) |
9 |
Midterm exam |
Midterm exam |
10 |
Introduction to oral expression skills |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kills |
11 |
Learning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kills |
12 |
Popular music; Oral practice (I) |
Internet and media addiction;Translation practice (I) |
13 |
Advertising & persuasion; Oral practice (II) |
Media and entertainment;Translation practice (II) |
14 |
TV programs; Oral practice (III) |
Media violence, sex & horror;Translation practice (III) |
15 |
Comics & animation; Oral practice (IV) |
Media and pro-social effects; Translation practice (IV) |
16 |
Video games; Oral practice (V)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Translation practice (V) |
17 |
Radio in the digital age; Oral practice (VI) |
Media literacy; Translation practice (VI) |
18 |
Final exam |
Final exam |
兩個學期或兩個學年的媒體英文課程訓練可以設計為小班教學,
每班招收30-35位同學,以全英文上課的方式來進行,
預計希望能達成幾項的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英語口說會話能力,使其足以面對國際化的交流及挑戰,
甚至到國外參加國際影展或工作時可以溝通表達無障礙。
(2).加強學生英語朗誦與讀稿的能力,使其能唸一口流利標準的英文,
期能日後在世新電台或世新電視台製播英文節目。
(3).加強學生中英翻譯的能力,使學生將來有能力將自己作品翻譯成
英文,或從事英文影片的翻譯工作。
(4).加強學生英文書寫能力,能寫一封正確英文書信或研究報告,
為部分學生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
謝旭洲 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