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1(星期五)下午,我接受了東海外文系主任 Henk教授的邀請,
返回母校東海大學去對學弟妹們進行一場就業與升學講座,
我這次演講的主題是【從東海到世新:我的傳播學術生涯】。
以下便是我為這次演講所準備的講稿內容。
謝旭洲 2012/5/12
---------------------------------------------------------------------------------------
Henk 主任,楊老師,還有親愛的學弟妹們,大家好:
31 年前,我曾經在這個地方度過我人生中黃金的四年歲月,
在闊別這麼多年後,再度踏上這塊昔日熟悉的土地, 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激動。
眼前所見,校園景色變了、教室變了、師長助教及學生們的臉孔變了,
不變的是這裡仍保有東海校園中最典型的自由學風與人文藝術氣息,
還有對我這位離校已久、近鄉情怯的校友最需要的熱情與溫暖,
謝謝大家今天撥冗前來。
我今天回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跟學弟妹們分享自己過去30年來的學習心得,
希望能對大家未來的求學與生涯規畫有所幫助。
我是謝旭洲,英文名字叫Bill,1981年進入母校就讀,1985年畢業,
當時負責教授我們大一西洋文學概論的老師是Professor David Decker,
他應該是除了楊瑛美老師之外,目前系上最資深的老師了。
我還記得他上課時經常點我的名,問我問題,而我是每次都答不出來,
所以每次上他的課之前,我的胃很奇怪都會自動胃絞痛,
他的課讓我害怕到常想要裝病不去上課,
所幸,大一英文課的女老師 Mary,對學生很溫柔,人又長得漂亮,
才讓我勉強維持住對外文的興趣,說也奇怪,我一見她,胃就不痛了,
對於這些昔日教過我的老師們,我內心是充滿感激,
因為有他們的教導,讓我在日後的生涯發展得以如此順利。
同時也讓我們班上同學畢業後的表現都很優異,包括出了個名人(蔡康永)。
再次謝謝Decker老師,也謝謝楊瑛美老師。
我也要謝謝Henk主任,
感謝他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回來看看老師,跟學弟妹們進行交流。
我更要感謝他同意我今天可以用中文來進行演講。
因為這不僅免除掉我在此班門弄斧的尷尬,也讓我的胃不至於再胃絞痛。
我今天所要演講的主題是:【從東海到世新:我的傳播學術生涯】。
從東海走到世新,直線的距離不過200公里,開車也只要兩個小時,
可是它卻足足花去我十年的光陰。
1985年我從東海外文系畢業,
當年也很順利地考上了輔仁大學的大眾傳播研究所,
畢業後再到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攻讀社會學碩士,
最後又到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完成大眾傳播博士學位。
返國後一直都在世新大學服務,目前擔任廣播電視電影系的系主任。
對我而言,這真是一條漫漫長路。
試問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呢?
所幸,我從來沒後悔過走上這條路,甚至可以這麼說,
從外文走向傳播是我覺得這輩子所做過最明智的決定之一,
而讓我有能力完成這明智決定的正是東海外文四年幫我打下的基礎。
如果有人問我,這輩子能過得如此平順,誰是最大的推手,
我會毫不猶豫把功勞歸給母校東海外文。
當年我之所以選擇從外文走向傳播,不是因為自己對傳播多感興趣,
或是有師長在背後指點,而是出於偶然 (還有自己的英文不夠好),
如果當年自己的英文學得很好,說不定當年畢業後就進補習班教英文,
或直接報考外文研究所繼續進修,
正因為自己當年英文不好,才會考慮轉換跑道,
(所以假如現在有學弟妹問我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報考傳播研究所,
我會告訴他,英文不能太好。當然,這是玩笑話)
誰又能料到年輕時的一個不經意的決定,會影響一個人一生如此之大。
當年決定從外文走向傳播領域的時候,就發現它是一條不歸路。
為什麼傳播領域會如此吸引著我呢?
主要的原因是傳播是個充滿變化且趣味橫生的專業領域,
新聞媒體中每天都有新鮮事,電視頻道五花八門的節目讓人目不暇給,
在這裡求學工作永遠不會覺得無趣,而且必須保有求新求變的精神。
進入傳播圈學習,讓我覺得自己一直都跟時代的脈動同步,不會落伍,
其次是因為從傳播領域所到的知識及技能非常實用,
食衣住行育樂都需要仰賴大量的人際溝通與傳播媒體,
了解傳播技能,可以讓自己懂得如何跟他人理性溝通,
讓自己學會如何更有效率傳達訊息來形成共識與產生影響。
再者,傳播媒體的訊息對社會影響非常廣泛甚遠,
想要有好的社會,就必須先有優質的傳播媒體環境,
而要有好的傳播媒體環境,就必須有優質的媒體工作者,
因此投入傳播媒體工作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在傳播領域中,我們會比一般人更有機會來改變這個世界。
傳播既然這麼重要,各位一定很想知道,傳播到底是什麼?
現在傳播媒體非常發達,大家都認識傳播的意義。
在2-30年前,常常會為了解釋什麼是傳播而感到困擾。
常有人把大傳聽成大船,也有人認為我們是在經營卡拉OK店,
或是專門在培訓傳播妹,更令人頭痛的是,
許多色情業者被警察取締時,職業欄上不分青紅皂白都直接填傳播業。
現在的媒體環境比2-30年前成熟多了,
而社會大眾對於傳播媒體的接觸也更為頻繁,
只是當傳播越來越專業分工,一般人究竟能不能清楚區分:
傳播、口語傳播、大眾傳播、影像傳播、圖文傳播、電訊傳播、
廣電、新聞、廣告等領域有什麼不同?
傳播科系的學生到底在學些什麼?
我就以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的專業分工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世新傳播學院是國內歷史最悠久,傳播專業分工最細膩的教育機構,
其中下轄八個科系,各自的專業訓練領域分別如下:
(1)新聞系:著眼於新聞媒體的編輯、採訪與新聞內容產製技能的訓練。
(2)廣播電視電影系:著眼於影音媒體的內容企劃、編劇、攝錄、剪輯、導演、
導播、表演、播音、主持、製作等技能的訓練。
(3)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著眼於公關、策劃活動、廣告訊息產製技能的訓練。
(4)圖文傳播與數位出版學系:著重於攝影、有聲書、電子書等內容產製之訓練。
(5)資訊傳播學系:著重線上資料庫系統(含圖書資訊)之規劃與應用能力訓練。
(6)數位多媒體學系:著重於動畫與遊戲軟體開發之技能訓練。
(7)傳播管理學系:著重於媒體營運之人力、財力、內容、作業管理能力訓練。
(8)口語傳播學系:著重於人際及組織溝通時演說、辯論、修辭等能力之訓練。
各位一定非常關心,讀傳播畢業後能做些什麼?
基本上進入業界從事實務創作的人較多,但也有少數從事學術研究及教學工作。
我就以世新廣電系歷年畢業的校友為例,讓大家體會廣電系學生未來的出路。
李國修:知名演員、屏風表演班團長。
林清玄:知名作家。
寇世勳:知名演員,金鐘獎得主。
陶曉清:知名廣播人,台灣民歌最重要之推手。
虞戡平:知名導演,代表作品有搭錯車。
瞿友寧:知名導演,代表作品有薔薇之戀,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
王珮華:知名製作人,代表作品有中視劇場花系列,犀利人妻。
秦鼎昌:名攝影師,代表作品有海角七號,雞排英雄,賽德克巴萊。
周守訓:記者主播,前立法委員。
黃子佼:知名主持人。
葉天倫:導演,代表作品有雞排英雄。
張榕容:演員,第53屆亞太影后。
何國華: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
陳清河:曾任台視董事長,現為世新傳播學院院長。
熊杰:曾任世新廣電系主任、傳研所所長、傳播學院院長、現為副校長。
蔡念中:曾任世新廣電系主任,現任世新大學教務長。
接著我再簡單介紹一下世新廣電系所的歷史及特色,
廣電系在過去50年的歷史當中,經歷過幾個階段的轉型,
目前大學部共分為廣播、電視及電影等三個媒體專業,
每年招收四班的學生,總人數將近一千一百人。
在研究所的部分,繼2003年成立創作組(MFA)之後,
我們也在2012年首度招收理論組(MA)的學生,讓實務與學術相互結合。
不管是大學部或是研究所課程,世新廣電系所獨具的特色包括:
(1)學生的實務訓練扎實,創作力強。
(2)提供的實習平台完整,師資陣容堅強,校友人數眾多。
(3)訓練目標在讓學生重視媒體教育、文化與社會功能。
最後,如果各位學弟妹們對就讀廣電領域有興趣,
我會鼓勵大家積極前來報考,因為從外文跨足傳播有幾個優勢:
首先,外文能力強,考試佔優勢 (歷年許多上榜考生都是外文系背景),
其次,具文學基礎,創作靈感豐富,
再者,語言能力強,未來學習適應快。
我非常歡迎各位學弟妹們加入世新廣電所的行列
希望明年可以在考場上見到東海外文的學弟妹們。
若有需要我提供意見,隨時歡迎與我聯絡。
我今天的演講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