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
我接下系主任的棒子,
倏忽,整整兩年過去了,
回顧這兩年,總覺得過得異常忙碌,
正如大多數廣電系的學生一樣,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似的,
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
還記得就在兩年前指考放榜後不久,
我開始北、中、南三地趕場,出席每一場的迎新茶會,
除了提前將自己介紹給每位新生認識之外,
也將新生加入我為他們開設的臉書社團,
藉由這個平台,回答他們任何跟學習有關的疑問,
讓他們有機會跟其他新生及學長姐們互動,
充分體會世新廣電系整個系如同一個家的感覺。
開學前的新生訓練,我也一一跑班,走遍三組四個班,
跟每位新生見面,提醒他們要謹記進大學讀書的意義,
勉勵他們往後要努力維持最初入學時第一志願的優勢。
爾後的兩年裡,我盡可能不錯過任何一場學生的盛會,
無論是在大一傳播技能展期間,
帶領著全系四個班的學生繞校園聯合造勢,
或是到青澀影展,朝三暮四影展,畢業成果展,廣播之夜,
校慶啦啦隊競賽,及廣播劇期末公演現場幫學生加油打氣,
只要我時間允許,一定不會缺席。
當學生提出轉學、休學、轉系、輔系或雙主修申請時,
我也一定親自簽名,跟學生促膝長談,並提供意見給學生參考。
當有學生遇到問題前來找我,我會放下手邊的事情,
優先處理學生的事情,不讓學生空等。
除此之外, 我也寫了將近200篇的部落格文章與學生分享,
提醒他們待人處事及求學應有的態度,
這一切的一切,只為一件事:
我想要努力讓這個系變得更好。
而要讓這個系變更好的第一步是,把學生照顧好。
因為在我的心中,學生是最重要的,
在教育的工作上,學生永遠是主體,
而教育的目標就是透過教學與輔導讓學生可以變得更好,
所以只要看見學生們不斷進步與成長,
雖然辛苦忙碌,卻也忙得有代價。
因為對我而言,做為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就是:
看到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能越來越好。
我曾在5月2日(週四)邀請了一位18年前教過的學生返校演講,
請她向學弟妹們分享昔日求學及工作的經過,
當時我坐在一旁,暫時充當觀眾,
聽她講述自己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聽著聽著,我竟然當著全部學生的面,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我之所以落淚,並非因為難過,而是喜極而泣,
是為這位學生現在的成就感到欣慰而掉淚。
從她身上,讓我看到一位窮困的孩子如何不斷努力來脫貧,
讓我看到一位堅強的孩子如何越挫越勇,持續精進,
她不是聰明型的孩子,可是卻是我教過最認真用功的學生。
她過得比其他孩子辛苦,可是卻永遠保持高度熱情與活力。
她的成就,真是靠她自己雙手辛勤打拼出來的,
看著快40歲的她,再回想起她18年前的模樣,我依然有點心疼。
在演講中,她不斷提到我是她生命中的貴人,
因為在她求學過程最低潮的時刻,
我曾陪著她走過這一小段路,為她開導,給她信心,
當她的家人反對她繼續升學時,是我支持她去報考研究所。
當她因推甄失利而喪失自信時,是我在一旁幫她打氣,重建信心。
或許,如果當年她沒接受我的建議繼續升學,
今天她的人生應該會是不一樣的光景吧。
雖然學生一直強調我當年對她的協助,
但反過頭來看,學生又何嘗不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面鏡子。
要不是遇到這群學生,我又何嘗能在年輕時就體會出教育工作的真諦?
我又何嘗能理解,對許多身陷迷惘與困境的孩子而言,
老師的適時關懷與輔導有多重要?
只要老師們願意多關心多鼓勵學生,多給學生信心與機會,
有時就能改變他們一生。
就是這樣的信念,
從18年前開始,一直引導著我的教學生涯,至今未變。
即便在我接任主任後,行政工作比較繁忙,
我仍堅持將學生事務擺在第一順位,優先處理。
只要學生前來求助,有意見反映,
我一定用心聆聽,設法解決問題,絕不敷衍了事。
我相信,只要用心對待學生,學生慢慢就會感受到這份心意,
進而對這個系產生認同感與向心力,
果不其然,根據學校過去三年對全校新生所進行的滿意度調查顯示,
無論是100學年度或101學年度的新生,
都有將近3成學生對系上的服務感到「非常滿意」,
這個比例不僅優於往年,也勝過全校其他各系的表現。
未來我與系辦同仁會更加努力,讓系上同學更喜歡這個地方,
也讓更多優秀的考生願意選擇世新廣電做為第一志願。
若問我,過去這兩年可曾為系上做些什麼?
用心而已。
學年度 |
非常滿意 |
滿意 |
普通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99 |
14.8% |
47.2% |
32.8% |
4.1% |
1.0% |
100 |
28.8% |
44.7% |
22.4% |
3.2% |
0.8% |
101 |
27.2% |
48.6% |
21.9% |
2.2% |
0.2% |
謝旭洲 2013/8/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