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是指考生網路選填志願的日子,
每一年到了這個時候,眾多考生及家長無不為此感到苦惱,
畢竟對每個孩子而言,這時的決定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甚巨,
偏偏許多人在選填志願時,並不清楚該如何下手才好,
究竟是該優先選擇學校?還是該優先選擇科系?
如果選學校,那要如何排列學校間的優先順序?
如果選科系,那什麼樣的科系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最有利?
由於家長及考生們對各個學校及科系的了解極為有限,
導致在選填志願時只能憑著對學校既有的刻板印象,
或是參考往年各校系錄取分數的排行來進行判斷。
這樣選填志願的結果,讓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就讀之後,
才發現所學與自己的預期或興趣有極大落差,
在轉學或轉系不成的情況下,便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
究竟要如何選填志願,才能幫考生找到一個適合他的學習環境呢?
首先,選填志願時宜優先考量家庭經濟條件。
如果考生家中經濟壓力較大,我會建議孩子優先選填國立大學,
從能錄取的國立大學當中來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科系。
萬一成績無法進入優質的國立大學時,
那就從私立大學當中挑選一些肯用心照顧學生的學校來就讀,
例如,世新大學就是一個非常關心學生的學校。
世新不僅提供低收入戶的學生學雜費全免的優惠,
對於經濟弱勢的學生,也提供各種的助學措施來幫助他們,
包括學雜費減免,學雜費分期付款,急難救助金,還願助學金,
愛的餉宴餐券,以及各種的獎學金及工讀金等等。
假如你的家境清寒,指考成績卻只能讓你選擇私立學校,
那請你記得入學後要更認真學習,
有不少大學生就是憑著優異的成績申請到獎學金來養活自己。
其次,如果家裡沒有經濟上的壓力,
我會建議孩子在填志願時還要聽聽雙親的意見後再做決定。
如果能取得父母親的支持與祝福,日後學習才能無後顧之憂。
萬一孩子們所做的選擇一時未能獲得父母親的支持,
孩子們也要運用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跟雙親進行溝通,
讓他們相信你所做的選擇不是因一時衝動,
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
孩子們要設法讓父母親們了解,這是你的未來,
如果不能選擇自己感到興趣的領域來就讀,
將來會讀得不開心,學習的成效也不會好,
那就失去進大學的意義了。
千萬不要跟父母親賭氣,堅持走自己的路,
我遇見過有學生因為不顧雙親反對,
導致父母親斷絕對他所有的經濟奧援,
學生為此必須疲於奔命到處打工,無暇專心學習,
最後淪為惡性循環,反而危及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我知道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日後吃苦而反對孩子讀傳播,
他們普遍覺得傳播業的工時長, 薪水低,看不見未來,
這時,想就讀傳播的學生就一定要跟父母親溝通,
讓爸媽了解傳播工作者的專業價值及社會貢獻程度,
澄清並不是所有傳播的工作都會如此辛苦,
讀傳播可以擔任的工作非常廣泛,
你可以當公務員,當老師或研究員,政府部門或公司的發言人,
當記者、主播、主持或藝人,當媒體的管理階層等等。
只要溝通,父母親最後都會選擇尊重孩子們的想法。
第三,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壓力,父母親也表示支持,
這時我會建議孩子選填志願時多考量畢業後的出路。
哪些學校及科系對自己將來的就業競爭力與發展最有幫助?
如果你知道哪些學校的畢業生是業界最愛聘用,
或是你知道哪些科系的出路比較廣(可以勝任的工作職缺較多),
就優先選填這些學校及科系。
例如,現在是個傳播科技發達,講求數位匯流的時代,
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傳播科技,
因此媒體文創及數位內容產業絕對是當下最熱門的產業,
可以預見傳播科系的畢業生將來所能申請的職缺數量非常龐大,
從幕前到幕後,從企劃到製作,從行銷到管理,從表演到評審,
都是傳播科系學生所能拓展的職涯方向,
而世新傳播學院的畢業生一直是台灣傳播業界最愛晉用的對象,
世新傳院的畢業校友數以萬計,遍布全台各種傳播媒體,
只要你是世新傳院畢業的,在職場上到處都有學長姐來照顧你。
所以想讀傳播,不用考慮太久,來世新吧。
第四,與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息息相關的是,
考量究竟哪一個學校或科系所提供的訓練最專業最實用?
現在的學習講求學用合一,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學以致用,
一報到便能立即上工,不必重新訓練, 二度做新鮮人,
所以考生或家長在選擇學校及科系時,
要特別注意每個學校所提供的訓練能否與職場密切扣連。
傳播是非常講求實務技術的一門行業,如果你想讀傳播,
就必須仔細比較哪個學校科系的課程訓練更強調實作經驗。
世新傳播學院的專業分工比其他學校都要更為精細,
他校的傳播學院通常只由三個科系所組成,
世新傳院卻細分為八個科系,包含廣電、新聞、公關暨廣告、
口語傳播、圖文傳播、數位多媒體、資訊傳播與傳播管理等。
就以世新廣電為例,一個系再細分成廣播、電視、電影三種專業,
各組分別有獨立且完整的專業課程來訓練學生,
我們不僅提供學生各種校內外的實習平台來練習,
學校更與業界建立密切的學產合作關係,
讓學生盡早與業界環境接軌。
在如此專業多元的環境下學習,
學生所能接觸到的資源更豐富。
第五,選擇志願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略,
那就是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
學校所處的位置影響所及包括:
上下學交通方便性、生活機能好壞、學習及文化資源的豐富度。
有些學校因位處偏鄉,於是直接或間接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活動。
世新有位四年制的陸生,非常認真向學,
平時不僅積極參與校內各式的小龍計畫,
課餘時間還勤跑台大及政大校園,聆聽各種主題的演講。
問他為何選擇世新,原來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在地緣,
他原本想申請台大或政大就讀,但因成績未達標準而被拒絕。
在他錄取的幾所學校當中,他發現世新剛好位於這兩校中間,
方便他遊走並使用這兩所學校的資源,
儼然是他學習上的黃金三角圈,於是最後他選擇來世新就讀。
我舉這個例子為例,是想告訴一些未能考取台大或政大的考生,
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你夠積極,夠認真,
來世新,你也可以做個台大或政大的學生,
享受這兩個學校的資源。
謝旭洲 201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