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26週二)從報紙專欄上讀到洪蘭女士寫的短文「有才無德是毒品」,
文中提醒老師除了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外,更應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
我非常同意洪蘭女士的觀點。
我也認為對學校而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應更勝於專業能力的訓練。
一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再強,如果欠缺良好的德性支撐,
不知何謂誠信,何謂正直,何謂良心,何謂公平與正義,何謂職業道德,
那他的才華與日後所作所為,對國家社會只會帶來更多災難。
不久前(7/16)才爆發的署立醫院採購弊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全國28家署立醫院當中,有將近半數的醫院涉及索賄或收受廠商贈送禮物,
涉案者遍及醫管會執行長、院長、副院長、主任與醫師,
其中哪一個不是學經歷顯赫,專業能力超群,
但最後仍抵擋不住權勢與利益的誘惑,
不僅做出讓醫德淪喪的事情,也斷送掉個人美好前程,實在可惜。
再想想不久前發生在英國的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
一份擁有上百年歷史與數百萬讀者的報紙,
竟為了獲取新聞事件的內幕,不惜做出竊聽及其他違法的行徑,
最後落得關閉報紙,被世人唾棄的下場。
了解這些事件的人都知道,這些機構之所以會發生違法的事情,
主要原因都不在當事人的專業能力不足,而是在品德上出了問題。
專業能力差不是問題,品德有了瑕疵才是關鍵。
所以我要鼓勵我的學生,期勉你們來到世新廣電系之後,
先要學習作個好人,再來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只要你的心地保持善良,以後就不會做出傷害他人、傷害社會的事情。
在這麼一個功利掛帥的社會裡,更多人仍只關心在乎自己的利益,
不重視與他人的約定與承諾,於是很容易因利益關係就推翻協議或違約,
而諷刺的是,我們常見到比較功利現實的人反而一帆風順,官場得意,
而那些守信用、重承諾的人反倒是常吃悶虧。
這時我也要安慰我的學生,不要心裡覺得不平衡,
因為只有當更多人願意做無利可圖的事情時,
一個社會才有機會越來越好。
我們都衷心希望未來社會要越變越好,不是嗎?
謝旭洲 201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