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好友書平的來信,
談及日本震後核災所帶給他人生無常的領悟,
面對政治、經濟與大自然等外在環境的日漸惡化,
讓他不禁大嘆吾心已冷,對任何事早已意興闌珊,
甚至有種強烈不如歸去的感慨。
昨天收到好友書平的來信,
談及日本震後核災所帶給他人生無常的領悟,
面對政治、經濟與大自然等外在環境的日漸惡化,
讓他不禁大嘆吾心已冷,對任何事早已意興闌珊,
甚至有種強烈不如歸去的感慨。
今天是世新週的第一天,趁著中午的空檔,
與老婆一起約潔嫻出來吃飯,順便請教她如何與秘書助教相處之道。
潔嫻是老婆昔日擔任行政工作時的助教,後來也當過秘書,
除了對學校行政工作相當嫻熟之外,對我們夫妻也相當貼心。
有她提供寶貴的親身經驗,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又更具信心。
昨天下午(1:00-2:30)帶著傳理課的學生到管院國際會議廳聆聽名人演講,
主講者是公共電視新聞部何國華經理,
演講主題是「從日本311地震核災談災難新聞報導的規範」。
何經理是世新廣電科早年畢業的校友,後來陸續就讀過輔仁大傳系,
政大新聞所,目前也在師大政治所攻讀博士學位,
今天下午3:30約好與余副校長見面,討論廣電系碩士班分組事宜,
希望校方能同意讓廣電所增設MA組10名,
並且從101學年起就開始招生。
余副校長原則上贊同這樣的規劃,但在總量管制的規定下,
學校究竟能釋放多少招生名額給廣電所,
廣電系的學生受過四年專業訓練之後,
除了在影音創作的實務操作技術要勝過其他科系的學生外,
更要在藝文、史哲、科學、社會、文化等通識領域有一定程度的素養,
否則將來在廣電產業工作時,就會遭遇到空有技術,卻苦無內涵的困局。
為了讓系上每位學生畢業前都具備足夠的人文及通識素養,
大學生活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一瞬眼四年時間很快就會過了,
通常許多學生要等到畢業前夕,才驚覺所學不多,白白虛耗掉許多光陰。
檢討箇中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這些學生欠缺一個完整的學習計畫,
從為什麼要進大學,進大學後要學什麼,如何學,學了之後如何應用,
完全沒有一個清楚的輪廓與方向。
在數位化的潮流底下,跨媒體之間的匯流已成為必然趨勢,
而當媒體之間的界線趨於模糊,數位匯流的呼聲又日漸高漲時,
學校教育昔日慣用的專業分工模式也開始受到一些挑戰,
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世新傳院部分的科系早在幾年前就廢除分組,
例如,新聞系原本包含國際傳播與編採二組,現在是一系三班,
來到世新廣電系服務十多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
系上無論在人事與課程設計上都經歷過極大幅度的異動。
不僅先後有四位主任經手系務,新舊同仁來來去去十分頻繁,
秘書與助教更替的幅度也相當大。
特別是在大學評鑑與推動學程的前後幾年,
在3月16日所發表的文章當中,我曾提出過一個構想,
希望未來系上能在「人文與社會關懷」這個大目標之下,
藉由課程訓練與實務作品的產出,
應努力培養學生三種未來媒體人極需要的宏觀視野或胸襟:
(1)珍惜文化傳承,(2)重視媒體教育功能,(3)關懷社會與弱勢。
就一個即將要接任系上行政的人,
對於系上未來的發展必須有一些看法與想像。
我究竟希望世新廣電系在我任內可以變成什麼模樣?
能提供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環境?
能培養出什麼樣特質的學生?
廣電所自從92學年度成立MFA學制至今,已經過了8個年頭,
回顧過去這八年,雖然曾招收到不少極為優秀的學生,表現非常亮眼,
但也不乏出現一些學習態度不佳,甚至有些傲慢的學生。
學生的素質之所以參差不齊,當然跟前來報考的學生人數及背景有關,
考生人數越少,或過去訓練的背景太差,能選到優秀學生的機會就越低。
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未來接任行政工作之後,究竟要將整個系帶往哪個方向去?
既然世新廣電系成立以來,一直都是以「人文與社會關懷」作為辦學的核心理念。
那在這個大方向底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落實這樣的理想,
進而突顯出世新廣電系獨一無二的特色。
想了又想,我認為必須從課程規劃、學生作品訓練、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嘗試為自己未來的角色進行定位:
希望自己在系上能當個好的聆聽者、協調者、規劃者、領航者、
以及無私的守護者,勇於捍衛系上師生的權益。
與其說自己如此不自量力地想要同時扮演好這麼多角色,
毋寧說我只想做一個替系上師生解決問題的人。
距離接手行政工作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了,
隨著時間漸漸逼近,壓力也慢慢浮現,而我必須預先問問自己,
對於未來即將要扮演的角色,自己有何種期待?
我究竟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系主任?
先幫自己畫個藍圖,然後按圖施工,才不致於做個四不像。
今天(週日)是人事命令公布後的第三天,
所謂人事,人事,不外乎人與事二字。
這意味著往後三年在我行政工作上首要面對的兩個領域正是人與事,
而我會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它們,將決定了我未來工作的成敗。
面對人與事,我多年以來一貫不變的態度是:「用心待人,認真做事」,
昨天學校正式公布了人事命令,
我下個學期已經決定要接任廣電系主任的工作。
許多認識我的師生與好友,看到這項決定都不敢置信,
一個十多年來堅持不問世事,獨善其身,近乎隱姓埋名的人,
這時候突然想要淌起行政工作這趟混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