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9/13週二)就要正式開學了,
每位新生也都將首次接觸到他人生第一堂的大學課程,
這種感覺是既新鮮,又興奮,令許多新生滿懷期待,
但可預期的是,這種新鮮興奮的感覺很快就會褪去,
再過幾週,當這股新鮮感不在了,
明天(9/13週二)就要正式開學了,
每位新生也都將首次接觸到他人生第一堂的大學課程,
這種感覺是既新鮮,又興奮,令許多新生滿懷期待,
但可預期的是,這種新鮮興奮的感覺很快就會褪去,
再過幾週,當這股新鮮感不在了,
明天(9/12週一)就是中秋節了,每次遇到這麼重要的節日,
都會讓我想起唐朝詩人王維所寫的<憶山東兄弟>詩中的兩句話,
「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不知今年新生當中,一些遠渡重洋來台念書的學子,
望著皎潔的明月,心中是否浮起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
9/8(週四)是新生訓練的第二天,系上除了安排有主任及系辦談話的時間外,
系學會還特別規畫了抽直屬學長姐的活動,讓新生與學長姐們親切互動,
同時也讓各班自行選出第一個學期的班級幹部。
我從廣播一甲,電視一甲,電視一乙,走到電影一甲的教室,
所到之處,盡是學長姐及新生們互動的歡笑聲,從頭至尾沒有冷場。
今天(9/9)一早進辦公室就接到新生的電話,向我抱怨學校的選課系統出了問題,
害他跟其它很多同學在9:30準時要去選課時卻選不到課了,
他還告訴我,網路上一堆同學都在討論此事,罵聲不斷。
我趕緊到網路上一探究竟,想了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才一上網,馬上被眼尖的同學發現,一瞬間就被四、五個同學團團圍住,
今天(9/7)是100學年度新生訓練活動的第一天,
為了方便家長參與,系上特別把親師日安排在早上10-11:30進行,
原本還擔心,以為不會有家長想來參加這類的活動,
沒想到仍有20位左右的家長前來參加,讓我格外感動,
最遠的有從廣州來的陸生家長,也有從南投、彰化、桃園、三峽、三重、
今天(9/6)下午在系辦公室無預警地看到三年前畢業的學生曉娟,
她的突然出現讓我有點驚喜,更覺得感動,
曉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雙聯學制學生,
來世新求學兩年,畢業後已經返國工作多時,
這次是趁著工作出差來台之際專程回學校來看看,
繼前幾天推出首波閱讀影音護照清單(電影篇)之後,
今天再接著把這段時間以來彙整得到的音樂清單介紹給大家。
我必須承認,這份清單基本上仍以西洋主流音樂為主,涵蓋的音樂類型仍不夠多元,
但其中確實有不少歌詞意境優美,旋律極佳的音歌樂曲,不久的將來,
我會再增加華語歌曲,古典、爵士以及電影配樂等其他類型的音樂曲目。
不久前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跟新生分享,建議他們除了用心選課之外,
還可藉由自學方式來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豐富自己的內涵。
於是我提出一個四年期的影音閱讀護照計劃(簡稱1115工程),
希望每位新生在畢業前都能要求自己至少讀完100本經典名著,
看過100部經典電視節目,100部經典電影,熟聽500首經典音樂歌曲。
已在系上服務一年多的宛蓉姊姊,因為有其他的生涯規劃,
不得不在9月1日起辭去助教的工作,向我們暫時告別,
我們除了感謝她這一年多來對系上的協助與辛勞,
更要祝福她未來工作生活都能一帆風順。
也因為有這樣子的異動,
第七屆的新生鍛造營第一梯次的活動(8/27-29)在風雨中順利結束,
而第二梯次的活動(8/31-9/2)則從今天開始進行。
這項已經連續辦了七年的校內年度盛事,
最初的宗旨是希望讓大一新生的學習生涯有個精彩的開始,
也期待每位參與的學員從此能發現人生目標,努力追求卓越。
雖然過去多年以來世新廣電系的畢業生升學比例不算太高,
但陸陸續續零零星星總還有一些學生出國繼續深造。
像早期電視組的敦瑞(86級,留美)、電影組的振怡(86級,留美)、
電影組的玉琦(86級,留英),或是近期電視組的心如(92級,留英)都是例子。
但不是所有人的留學之路都像這些學長姐一樣一帆風順。
親愛的同學們好:
感謝上回配合進行世新版「98學年度畢業生」之流向調查,
因為有您的協助,讓學校更能了解該如何協助同學們培養就業力、增強競爭力。
而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接受教育部委託,
針對全國大專院校進行師大版「98學年度大專畢業後一年」
第一階段的網路選課作業到明天(8/25)就要告一段落,
未選到心目中理想課程的同學也別灰心,
因為第二階段的選課作業在9/6就要上場,
只要學生不怕麻煩,多方嘗試,相信一定可以選到對自己有幫助的課。
對每個大一新生而言,如果從大一開始就懂得擬定充實的選課計劃,
繼7/19(週五)晚上到管院參加在職專班新生說明會,
與幾位碩專班新生首度見面,相互認識並長聊之後,
7/20(週六)下午再到學校舍我摟10樓參加北區新生迎新茶會,
向將近100位與會的新生表達歡迎之意,
同時勉勵他們來到世新之後,要比以前更認真學習,
學校第一階段第一輪的選課作業已經從8/17日開始進行,
在這個階段裡,選課的方式是依照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的順序,
分批讓各個年級學生選擇開設給自己所屬年級的課程,
如果課程選課人數超過設定上限,則統一由電腦篩選後決定入選的名單。
等到第二階段(期間從9/6-9/9),學生可以進行跨年級的選課,
繼昨天(8/17)到高雄參加南區新生迎新茶會後,
今天(8/18)接著趕到台中參加中區新生迎新茶會,與大一新生首度見面。
連續兩天南北奔波,回到台北都已經夜幕低垂,時間是晚上八點了,
身體雖然有些疲憊,但內心卻是興奮激昂的,
因為我從一張張陌生的臉孔上看到了充滿希望、熱情與信心的眼神,
這幾天系上正在進行101學年碩士班招生簡章的修訂,
我想剛好藉由這個機會跟大四想升學的同學談談如何準備研究所考試。
如果你想考研究所,就一定要花點心力及時間準備,
過去廣電系的學生上了大四,大多忙於畢製拍片,無暇再準備考試,
因此想考研究所的人不多,考上研究所的人更少,
無論是新生,還是舊生,八月中下旬就要開始選課了。
在大學及研究所生涯當中,如何做好選課規劃絕對是一件大事,
因為它能決定一位學生在四年當中究竟學到多少的專業技能,
不巧的是,過去的真實狀況是:
當學生還對學習充滿熱情,想多學點專業技能時(如大一新生),
暑假前,我收到一位今年應屆畢業生的來信。
她在畢業後不打算繼續走廣電傳播業,而是想改行做一般行政工作,
可是爸媽卻不贊成,他們認為這樣豈不是白白浪費大學四年所學,
她問我究竟該怎麼辦?
當自己所能做的與自己想要做的有所衝突時,究竟是該選擇前者,還是後者?
7/21(週四)學校公布了100學年度轉學生招生錄取名單,
在二年級的轉學考部分,共有1221名考生前來報考競逐83個名額,
其中,廣電系廣播組只錄取1名,報名人數有20人,錄取率5%。
電視組錄取2名,報名人數86人,錄取率2.1%。
電影組錄取2名,報名人數69人,錄取率3.2%。
100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的分發結果在昨天(8/8)揭曉了,
我查了一下今天(8/9)報上刊載的各系組最低錄取分數,
想了解世新廣電系的錄取分數在校內及校外相關科系間的相對位置。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如果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我們也才有辦法認清競爭對手是誰,
今天(8/8週一)是父親節,昨天南下與其他家人會合一起陪父親聚餐時,
我並沒有特別準備禮物要送給父親,
只帶了一瓶銀寶善存跟三袋沖泡式的牛奶麥片粥,
希望他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我想了很久,很想買些特別的禮物送父親,
廣電所迎新的座談會8/1(週一)才剛結束,
大學部北中南三地的迎新茶會又即將展開,
系學會這兩天已經把活動的企畫書送來,並詢問我能否參加?
今年的迎新茶會預計在8/17(南區)、8/18(中區)、8/20(北區)三天舉行,
這象徵今年度的大一新生就快要入學了,
8/1(週一)下午2點在G601教室有場廣電所碩士班新生座談會,
會中特別邀請來永皓老師、俊輝老師、懷嵩老師、基固老師與會致詞,
也安排教學資源組的旭棠與佳盈助教為學生做簡單的器材介紹,
然後由學生們逐一自我介紹,到場的新生共有七位,分別是:
益勝、鼎鈞、之遠、瑞穎、育為、佳翰、居凡等人。
今天是正式接任行政工作的第一天,
一早進辦公室,見到傳播學院陳清河院長送來的幸運竹及祝賀卡片,
我親自到傳院向院長致謝,並簡單向院長報告未來系務推動方向與MA定位,
院長除了鼓勵我之外,也提醒我一步一步慢慢來,在穩健中求進步。
7/28(週四)早上我人在監理站檢驗車輛,突然接到系上助教打來的電話,
說傳院等一下有一個會議,是跟中廣商討雙方建教合作的可能性,
中廣的代表是總經理特助凌嘉陽先生,而世新大學這邊則是由陳清河院長
率同世新廣播電台的林老師,以及廣電、口傳、新聞三系的秘書與會。
整個會議談論的重點都在如何促進雙方的交流,
今天(7/26週二)從報紙專欄上讀到洪蘭女士寫的短文「有才無德是毒品」,
文中提醒老師除了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外,更應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
我非常同意洪蘭女士的觀點。
我也認為對學校而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應更勝於專業能力的訓練。
上週五(7/22)系祕書娃娃突然拿了一推資料要我審查,
說是外系生申請廣電系作為輔系及雙主修的申請資料,
依學校規定,這些資料必須要在學生選課前(也就是七月底)審查完畢,
我不懂這些資料為何不能早一點送來,
總要等到截止日期前才來趕工處理。
7/21(週四)早上十點整,我代美瑛主任前往舍我樓12樓會議室
參加100學年度轉學生招生會議,會議是由賴校長親自主持,
我因為從來沒參加過這類的會議,絲毫不諳議事規則,
因此在報告時顯得有點手忙腳亂,不知該從何報告起,
所幸有教務長及校長從旁提點,才順利把報告事項逐一完成。
7/20(週三)下午1:30在舍我摟12樓大會議室有場新任主管座談會,
會中除了介紹100學年度各系所的新任主管外,
也邀請校長、三位副校長、教務長及學務長等人提供個人經驗分享,
隨後進行綜合座談,座談結束後全體與會人員並合影留念。
休息片刻後,會中還邀請到電算中心葉炳倉主任與熊誦梅法官
由世新廣播電台主辦的2011全國高中廣播研習營在今天中午圓滿結束了,
來自全國各地120位高中生從7/4至7/7展開一場為期四天三夜的廣播之旅,
在這段期間,同學們分成十個小隊,由不同的小隊輔領軍,
無論是學習參訪、團康活動、聊天休息、吃住都在一起。
7/6(週三)國內第一部專供手機與平板電腦觀賞的微電影問世了,
這一部由李崗導演監製、胡皓翔導演所執導的《布袋甩尾》,
片長約五十分鐘,耗資新台幣五、六百萬元,只花十一天的時間就拍攝完成。
這樣的影片長度、所動用的資金、人力或時間規模,
都完完全全不同於傳統電影的運作模式,
乍看之下,我們這個社會真是個多元價值並存的社會,
因為女神卡卡與李家同的新聞同時出現在7/2(週六)的媒體上。
只是當我們進一步檢視這個社會是如何對待這兩位主角人物時,
可能會驚覺前面所說的多元價值並存或許只是個假象,
6/28(週二)在教研室接到系祕書韻永(娃娃)的電話,
告知我系學會即將要印製新一學年度的新生手冊,
其中需要一段由系主任寫給新生的話。
我過去因為未曾有寫過此類書信的經驗,
所以請韻永寄一份往年美瑛主任寫過的信讓我參考。
由教育電台所主辦的第八屆金聲獎:校園廣播節目競賽活動
於6/25(週六)下午3點鐘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行頒獎典禮。
我與美瑛主任受邀前往參加頒獎典禮,同時為系上入圍的同學加油打氣。
今年共有來自24所學校228件作品參賽,最後選出31件入圍作品,
6/24(週五)新聞媒體上出現一則有關大學生的新聞,
內容強調這年頭的大學生,考試前連佛腳都不肯抱。
這雖然是一名在本校擔任通識課程的兼任老師的親身感受,
卻也普遍反映出現階段在私立大專院校任教的老師的心聲。
6/23(週四)是這個學期期末考週的倒數第二天,
我在下午4點還有電影三甲的廣電研究方法課要監考,
可是學校卻臨時通知要在3點鐘於管院要加開擴大行政會議,
把新舊任主管及各單位重要行政人員都找來參加,
我只好緊急情商廣播組助教Away幫我監考。
前天6/18(週六)下午2點在小劇場舉行廣電系學友會成立大會,
為了方便前來參加學友會的學長姐們能順利找到開會的地點,
我發現工作人員特地在地下停車場的樓梯入口處擺了個指示牌,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卻也流露出主辦單位的細心。
經過兩年的籌備期,世新廣電系的學友會終於在6/18(週六)正式成立了,
在漫長的投開票過程之後,學友會也順利選出21位理事及5位監事,
而隨後的理監事會議並選出丘岳學友擔任第一屆學友會的理事長,
從這一刻開始,世新廣播電視電影系學友會將邁入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為世新廣電系廣大畢業學友及在校學弟妹們謀取更多福利。
6/14(週二)是本校100學年度校務自我評鑑校外委員實地訪評的日子,
下午15:45至16:30之間訪評委員將參訪廣電大樓兩個地方,
一是世新攝影棚,二是世新電台。
在校外委員到達之前,瑋柏及林老師早已就定位準備向委員們做簡報了,
而清河院長、蔡教務長和我則在廣電大樓前等候,
今天整理抽屜時,無意間看到一張過期的開會通知單,
發文的時間是民國98年2月23日,距今不過兩年多的時間,
仔細瀏覽會議的出席與列席名單後,才驚覺這段時間以來人事變遷是如此明顯,
名單上唯一的外籍教師文達庭老師不在了,
今天(6/12週日)有新聞報導提到,現在的大學生延畢情形相當普遍,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99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共計有四萬多人延畢,
這個數字是十年前大學延畢人數(一萬四千多人)的三倍,
其中清大、成大等校今年的延畢比例都超過一成,台大更超過兩成。
5/27(週五)有新聞報導提到清華大學追蹤10年來9千多位學生在學成績表現發現,
透過推薦甄選及繁星計畫進入大學的學生,成績普遍優於指考生。
其次,轉學生、女生的成績普遍較優。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該校推測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態度有關。
在台灣常常可以聽到民間一句俚語,「台灣三月瘋媽祖」,
我們如果把這句話修改成,「世新六月瘋影展」,應該一點也不為過吧。
仔細統計一下,從六月份開始,廣電系學生所舉辦的影展還真不少,
一下子這一邊有個無限影展,那一頭有個末日影展,
昨天(6/6週一)我在臉書上收到一位大一生的留言,
告訴我他對實務及學術理論的學習都有興趣,將來還計畫到國外留學,
只不過他認為在目前系上高度偏重實務的氛圍下,拍片風氣仍是主流,
他不知該如何進行學習上的規劃,想聽聽我的意見。
對我而言,這封留言的意義非常重大。
今天(6/4週六)早晨我以電視四乙導師的身分參學校的畢業典禮,
心情就像極了一位正要參加女兒婚禮的父親一般,不僅為此盛裝打扮,
內心同時夾雜著興奮與歡喜,還有更多的不捨,
興奮的是要以導師身分見證導生畢業,機會只有四年一次,
歡喜的是看到這群學生紛紛從四年前的青澀模樣一路成長蛻變,
第二屆廣播劇團成果發表會在6/2(週四)晚間6點半於小劇場舉行,
我一如往常習慣提前到達會場,靜靜等待學生們的演出,
系上的老師們包括蔡教務長、清河院長、丘岳老師、蔡珮老師及其夫婿、
洪老師、明珠老師等都前來捧場,不少學生的家長也受邀前來觀賞。
今天(6/1週三)中午12點半我受邀參加「電視企劃與寫作暨電視攝製實務」
期末發表會,當時間未到,我早已提前到會場靜待學生們的發表。
這次發表者共有十位,分別是從電視二甲與電視二乙選出的優秀代表。
其報告順序及專題名稱分別如下:
(1).許嘉文 無形的推手
長年以來我對廣電系的學生一直抱著很高的期許,也對他們深具信心,
總希望他們能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設下較高的目標,不要妄自菲薄,
並且盡全力朝更高的目標邁進,不斷自我挑戰。
所以我經常利用各種上課或私下晤談的機會對他們耳提面命,
不斷勉勵他們要認真學習,要培養敬業的態度,好像阿公講古似的,
今天(5/29週日)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有關謝師宴的報導,
文中提到現在高中生流行海派謝師,紛紛選擇在五星級飯店舉辦謝師宴,
由於幕後有父母親當金主,高中生花錢不手軟,可動用的預算相對較高,
平均每人要負擔的謝師宴費用高達一千元,有的甚至消費更高,
今天(5/28週六)從報上看到兩則跟大學生有關的新聞,
其中一則報導現在大學生最擔心的事,另一則是談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
根據教育部的調查發現,現在大學生最煩惱的不是學業、感情或外貌,
而是害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了,生活仍會過得相當辛苦,
柳丁(即東森YoYo台的柳丁哥哥)目前擔任我的教學助理,
這幾天趁著年度專輯告一段落的空檔,過來幫忙整理一些學生資料。
我順勢問他一些有關電視台內部工作的狀況與人員的背景,
目的是想知道世新畢業的校友(尤其是廣電系畢業的校友)
在電視台的人數比例高不高,以及目前主要擔任哪些職務。
今天晚上6點半開始在小劇場有一場廣播之夜的節目秀,
這是由廣播組二甲專程為廣播四甲學長姐舉辦的畢業歡送會,
其中我被邀請客串一個開場的角色,鄧不利多校長,
我擅自偷偷把角色的名稱改叫廣播利多,也修改了台詞,
今天(5/25週三)在傳理課堂結束的同時,
一位經常曠課的W同學在另一名班上同學的陪同下前來找我,
告訴我他這個學期經常沒來上我的課,並解釋他為何會經常曠課。
原來現在他的家人無法供應他讀書及生活的所有開銷,
他必須每天打工來賺取生活所需的費用,
我因為答應廣播組同學要在廣播之夜的表演中客串一個角色,
於是今天(週一)下午5點鐘就到小劇場參加節目的彩排,
並從頭到尾觀賞完所有節目的演出。
彩排的過程雖然還不夠流暢,忘詞走錯位的情形比比皆是,
但看完之後的感覺還是感動,同時也讓我對廣播組學生再度充滿了信心。
大四畢業成果展在這個禮拜二(5/17)圓滿落幕了,
而忙了將近一年的大四同學們終於可以鬆口氣,好好休息一下。
但是畢展小組的成員並沒這麼幸運,當其他人在歡喜慶功的同時,
他們卻反而正要著手進行一連串事後的檢討,
許多的批評更是早在畢業展之前就已經在網路上散布流傳了。
昨天(週三)傍晚在家中接到系秘書的電話,
告知美瑛主任因故無法參加今天的教務會議,問我能否代為出席?
我因為該會議時段恰好沒課,所以就準時前往參加會議。
這次會議最主要的一個議題是法律系提案將修業年限修改為五年,
其次就是未來學校將要推動的提升學生英文能力的工程。
昨天我還正感到納悶,為何今年畢展電視組學生沒有人製作電視節目?
在跟基固老師談過之後,才知道問題出在課程結構嚴重失衡。
大三的必修三選一課程當中,戲劇類開了三班,而非戲劇類只開一班。
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課程變成這樣的,
也不知道是誰或是什麼原因讓課程變成這樣的結構,
今天(週二)下午是第十七屆挺藝氣畢業成果展的閉幕式,
過了今天,大四應屆畢業生的時代就正式畫下句點,
剩下的就等待6月4日即將上場的畢業典禮了。
我在這次畢業展期間,去了幾趟畢展會場,遇見了不少學生。
特別是難得同時遇見這麼多大四的學生,於是我抓緊機會找幾位廣播組的同學
上週三(5/11)是傳院99學年度傳播理論課名人開講的第五場,
主講者是中央通訊社陳申青社長,講題是「數位媒體的一些觀察」。
我帶著廣電系電視二乙的同學前往聆聽,
而這也是我繼去年名人演講之後,二度聆聽陳社長的演說。
我自從1996年2月來到世新任教開始,就與廣播組的同學結下不解之緣,
還記得那一年負責的是改制學院後第三屆廣播組的初級電視製作課,
四個學分,可是每週卻要上六小時的課(含二小時實習),
雖然有點辛苦,但從未聽過學生向我抱怨過一絲不滿。
也因為跟這個班的同學互動機會很多,我幾乎能認出班上每位同學,
繼昨天之後,今天(5/14週六)再度到第十七屆挺藝氣畢業展現場去觀摩,
看到排隊看片的人潮比昨天更多,氣氛更加熱鬧,感覺很開心。
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隱約注意到一個值得關心的現象,
由於場次的安排是以節目類型來分,以致不同場次的觀眾人數並不平均,
今天(週五)下午8點是大四畢業影音展的開幕式,
原本美瑛主任邀我在下午六點一同前往,並且一起走星光大道,
但我臨時決定一個人提前到現場去看看學生們準備的情形。
原本以為時間還早,不會有太多人在現場,
沒想到現場早已排滿了想看開幕片的人潮。
今天(週四)中午我一下課,美瑛主任就邀我列席電影組老師召開的會議。
這次會議的目的與昨天相同,主要在決定100學年預算的使用方式,
我昨天因帶學生去聽演講而無法與會,故今天再度召開另一次會議。
我因為對預算使用方式與美瑛主任持不同看法,
因此我利用今天的機會向與會的老師報告我的想法,
今天下午美瑛主任邀請電影組老師召開會議,
商討未來年度預算該如何分配使用,我原先也在受邀之列,
但因為帶領電視組二乙學生到管院聆聽名人演講,錯過了這次會議。
不過演講結束之後,美瑛主任有把與會老師做成的決議告訴我。
會中決定要把明年度的預算作以下的分配:
今天為了系上採購器材預算的問題,搞得有點心力交瘁。
我與美瑛主任在如何運用年度預算的看法上有點出入,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溝通,但似乎彼此仍各有堅持,
下午到研一班上進行調查訪問,
看到少數同學對於我未來想推動的系所合一的構想並不領情,
過去幾個月裡,傳院如火如荼地邀請老師進行校內網路資源整合的討論,
希望能彙整出一個共同的平台,讓教育資源能發揮的效益極大化。
過去學校所建置完成的網路平台宛如多頭馬車,各自為政,
因此縱使資源很多,卻始終欠缺一個共同的目標,
以致這些平台不是閒置不用或缺乏管理,進而無人問津,
為期兩天的大四劇論展終於在眾多師生與來賓的協助下圓滿落幕了,
感謝畢展小組所有成員兩天來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付出,
感謝畢展指導老師俊輝老師,與論文指導老師佳玲老師到場督導,
感謝劇本與論文獎評人王瑋、姜富琴、毛訓容、徐譽庭、曾西霸、陳明秀、
昨天(5/5)是世新廣電所邁向新的里程碑中極為重要的一天,
在經過下午2:30分召開的系所增調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拍板定案,
廣電所碩士班確定可以在101學年開始分組招生,
除了原有的影音創作組(MFA)之外,新加入了應用研究組(MA)。
廣電所分組招生的事已經討論過很多年了,
今明兩天(5/5-5/6)是廣電系一年一度的大四劇論展,
從早上9點至下午四點分成不同場次,在管院M735會議室進行。
我一早沒課,於是心血來潮,想繞過去看看學生們準備的情形,
順便幫他們加油打氣。八點四十左右,我看到電視組的韻喬、瑞玲、奕劭、
最近在整理舊報紙時,突然注意到一則去年520刊載在聯合報上的短文,
是由一位小五生寫給馬總統的信,標題為「黃金十年,要有小朋友的未來」。
文中提到小朋友心目中理想的教學方式與理想中的電視台,
建議馬總統在打造未來台灣黃金十年的計畫中,能把這兩個想法納入考慮。
其中,我比較關心小朋友對電視台的建議,因為這屬於廣電系的專業領域。
今天早上前往電視三甲的班上進行問卷調查,
想了解學生們目前對於系上的看法與未來的建議。
沒想到他們當場就向我反映一個長期以來一直無法解決的困境,
那就是借還器材的時間與上課時間相互衝突的問題。
由於系上學生人數眾多,對器材需求殷切,而學校器材數量有限,
上週蔡教務長特別拿了一本青田卓也(2011)寫的書來借我,
是由大樂文化出版,書名叫「想做事,先收服人心」。
我想他是擔心我接下來要接系上行政,有許多事情需要推動,
如果做事的方法錯誤,惹來民怨,恐怕一切會徒勞無功,因此拿這本書供我參考。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確實有一些值得參考的觀念。
4月25日(週一)陪美瑛主任列席100學年度的預算會議,
預先見習系所主任如何向學校進行單位年度預算的計畫說明。
針對系上所提報的預算,最後經校方核定的結果在四月底出爐了,
由於來自教育部卓越計畫的補助大幅縮減,
學校能支配的總預算金額相對變得拮据許多,
今天(週六)是一年一度的校運會,其中的重頭戲是各系的啦啦隊競賽。
為了這次的比賽,系上的同學已經辛苦準備好幾個月了,
有的忙著設計服裝道具,有的忙著排舞練舞,有的擔任後勤補給,
大家分工合作,充分展現出一個團隊應有的精神。
這幾天開始對廣電系大二及大三的班級進行問卷調查,
在已回收的200餘份問卷當中,暫時可以看出幾點共同的心聲。
依照意見被提到的次數多寡,我把它們依序排出來(最多人提的優先列出):
(1)器材借用制度應該改進。不僅器材老舊,借用困難,考核次數也太少。
昨天(4/27)中午,與大一新鮮人守護神的成員聚餐,閒話家常。
席間有同學提到,曾有外校學生批評她們寫的劇本太膚淺,欠缺深度,
讓她們難以接受。我雖然知道這種批評未必公允,讓她們蠻受傷的,
但我仍提醒同學們應該學習去面對這樣的意見,無須辯解或迴避,
想想為何別人會這樣看待我們的作品?
回顧自己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如果把就讀過的學校算一算,
前前後後待過六個學校,其中國內學校佔四個(包括弓鞋國小,正心中學,
東海大學,輔仁大學),陪伴我度過最青春的18.5個年頭;
其他兩個位於國外的學校(包括普渡大學West Lafayette校區,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則陪我度過最輝煌的5年半歲月。
今天下午三點左右在廣電大樓後山的傘座區,
看到電視四乙的奕劭與廣播四甲的思蘭正忙著製作畢展宣傳用的道具,
我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跟他們聊聊,順便聽一聽他們的想法。
奕劭是我導生班的一員,也是我國高中母校(斗六正心中學)的小學弟,
從大一新鮮人開始一路看著他到大四,發現他在想法上成熟不少。
在未來三年的任期當中,我希望能帶動廣電系出現至少幾點正面的改變:
(1)讓整個系有更好的學習風氣,能有更多學生想要出國或在國內繼續進修,
(2)讓學生的英文或其他外語能力有顯著提升,至少通過英檢的人數比例要更高,
(3)讓大學部及研究所報考的人數能回升,能招收到更多優秀的學生,
(4)讓三組學生之間,以及前後級別學生之間的互動要更密切,
教理論課的老師上課時經常都會有挫敗的感覺,
因為現代學生普遍對學習理論不感興趣,
認為理論不僅估燥乏味,還且對未來就業沒太大的幫助。
這種感覺,相信許多教通識課的老師也不陌生。
學生一心只想學一些實用的,或對找工作有幫助的技術,
昨天下午電影三甲的佾庭來找我談未來生涯規劃的問題,
她跟許多同年紀的學生一樣,即將面臨要不要繼續升學的抉擇。
對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大學生而言,究竟要不要讀研究所?
或究竟要讀哪一類的研究所?心中通常是還沒有清楚的方向,
很多人恐怕也從來沒去想過這個問題。
為了準備下週一列席美瑛主任向校長報告的年度預算案,
今天(週五)下午特地到系辦拿100學年度廣電系提出的預算報告書。
這次系上所提的預算金額總共超過一千萬,
其中有七百多萬是為了採購電影攝影器材,其他近兩百萬則是用來購買電腦軟體。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預算,但不難猜出,
今天(週四)下午發現有電視媒體跑來學校採訪,
原來是圖書館前幾天發生了一件老師跟學生搶書的事件,
整起事件後來被學生po上了臉書,也引來多位學生的聲援與撻伐,
最後更引來校外媒體的關注,當然就成為今天晚間新聞報導的題材。
老師跟學生爭相搶書,原本是一件美事,表示世新是一個愛看書的學校。
最近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校慶運動會,
放學課後,校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啦啦隊練習的隊伍,
學生們爭相排舞練操做道具,忙得不亦樂乎。
即使忙到三更半夜,也不見他們喊累,因為這是學生們喜歡的事。
只要是學生們喜歡,他們做起事來就會充滿熱情,
上週瑞玲跑來找我,問我有關大四劇論展中論文講評老師的邀請事宜,
我提供一些講評老師的名單及如何安排場次的建議,
很快地,她就把講評老師的名單給敲定了。
今年廣電系應屆畢業生中,總共有7位學生選擇撰寫論文,
其中5位是來自電視組甲班,2位來自電視組乙班。
今年廣電所碩士班考試的第二階段(面試)在4/16日舉行,
我看了全部考生的基本資料後,
發現其中只有一名是來自本系應屆畢業生,心中不禁納悶。
世新廣電系三組每年都有二百多位畢業生,
竟然只有一位學生想要留下來就讀自己的研究所,
大多數的學生進入廣電系就讀都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
因此四年求學期間,學習的重心都集中在實務操作技巧與專業技術上,
反而輕忽了學理訓練與專業倫理態度的重要性,
我一直相信,專業能力與實務技巧固然重要,
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倫理及敬業態度更為關鍵,
本週一電子郵箱收到一封信件,通知大家4/12(週二)晚間7:30
在世新大禮堂放映電影「玩具總動員3」,歡迎社區民眾前往觀賞。
這是學校教學卓越計畫中的一部分,
屬於強化影視實習計畫所推行的電影識讀教育活動。
推動電影識讀教育在世新廣電系已經進行有好幾年了,
昨天下午三點遇到電視三乙的吟綺、宜靜、莉玲,
感覺好開心,尤其自從大三上學期上完傳播與文化的課後,
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看到她們了。
她們已經從同學口中知道我暑假後要接主任,
從表情可以看出來每個人為此都感到很興奮,
今天(週四)收到秉中的來信,告知中午12:30在系辦前面,
世新電視台進行Living the Dream節目的首播典禮,
我專程抽空過去幫他們加油打氣,
小劇場前的階梯,擠滿了三、四十位同學,
週三(4/13)中午系上召開系務會議並且排定下學年的課程。
排課是一件大事,因為它不僅決定了未來系上能提供學生哪些課程訓練,
也決定了這些課程是不是能找到適任的老師來教授,
更影響到每位專任老師的專業表現,以及師生間互動的品質。
今天下午3點左右,新鮮人守護神電視一乙班的W同學跑來我辦公室,
他想申請從電視組轉電影組,需要導師在申請表格上簽名。
這已不是個別事件了,去年已經有廣播組的同學申請轉入電影組,
也有電視組同學轉到台藝大念電影。
其他私下表明想要轉到電影組就讀的還有更多人。
今年的大學推甄已經在4月9日(週六)結束了,
這也表示再過不久,大學又會進來一批新鮮人。
作為在大學任教的老師,每次都有許多話想要對新鮮人說。
希望藉由觀念的分享,能協助他們度過充實的四年。
對每位新鮮人而言,大學生活總是一種新奇的經驗,
前幾天為了調閱廣電系近幾年學生通過英檢的情形,
特別打電話到語言中心麻煩鄭秘書幫忙,
而星期五我就在系上信箱拿到所需的資料。
為了寫信向鄭秘書表達感謝,
特地上了語言中心的網頁去找尋她的e-mail地址,
昨天(週五)下午三點左右,兩位電視四甲的同學宜庭與薇雅來找我,
請教有關畢業論文資料分析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統計問題。
我過去雖從未教過宜庭跟薇雅,與她們素昧平生,
但今天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一股積極想把論文寫得更好的熱情,
也見識到她們過去靠自己一路摸索出怎麼跑統計分析的毅力,
四月六日(週三)下午1:00-3:00是新鮮人守護神時間,
我想利用這個時間跟學生們說說話,並聽聽他們半年多來的學習心得,
所以請助理成懿幫我通知大一學弟妹到M409教室,
結果現場只到了一半的學生。
談話過程中部分學生甚至意興闌珊,無聊的打起盹來。
昨天(4月6日)當我想了解系上學生歷年通過英檢的調查結果,
發現系上過去竟然未曾將這些資料予以有系統建檔存查,
雖然我仍然可以從語言中心調到相關資料,
但畢竟跨單位間的行政程序進行往往曠日廢時,
想取得一些簡單的資料參考都要耗上好幾天,非常沒有效率。
提升系上學生的英文程度是我希望達成的八大願景之一。
昨天(4月5日)中國時報A2版的新聞剛好談到這個主題。
目前國內164所大學當中,超過一百所大學設有英語畢業門檻,
有些大學(如台大、政大、中正或中山)訂定的門檻較高,
要求畢業生必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等同大學畢業程度),